釈読問題8-1590-2

基礎形態:……

加工形態:……

特記事項:

姚磊〈里耶秦簡牘綴合札記(二)〉(簡帛網,2015年6月7日)將簡8-1590與8-1839綴合,並説明云:

二片形制相近,書寫風格一致(參看圖1),茬口吻合,可復原“啓”字(參看圖2),且8-1839突出來的小細 條,正好可以和8-1590中的細縫拼連在一起(參看圖3)

所謂圖2和圖3如下:

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

 

其實,此二簡碴口處復原不了所謂“啓”字,簡8-1839突出來的細條也與簡8-1590細縫不合。先看所謂“啓”字。簡8-1590與8-1839碴口緊拼在一起可以形成如右 字形。左上墨跡屬簡8-1590,右下屬簡8-1839。簡8-1590除較粗的橫筆和竪筆各一筆之外有兩條殘泐的橫向筆畫。如果這些墨跡係“啓”字殘筆的話,此兩條橫向筆畫應與“戶”形偏旁右側竪筆連接。細察簡8-1839口形上方竪筆,其雖有橫向接筆痕跡,但高度卻與簡8-1590橫向筆畫對不上。同時,將簡8-1590殘留筆畫與簡8-1839口形上方竪筆視爲“戶”形偏旁的話,簡8-1839口形偏旁的位置甚偏右,恐無法與“戶”形偏旁維持有機聯係。將簡8-1590與8-1839碴口處的殘留筆畫與第八層其它“啓”字相比如下,可以看出其難以形成正常的“啓”字字形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8-1590

8-1839

8-0049

8-0157

8-0250

8-0651

8-0769

8-1029

8-1691

 

其次,8-1839第二行的“令”字位於“啓”字殘筆左側。如果將“啓”字殘筆與簡8-1590末端殘筆(卽“貳”字殘筆)緊湊拼合起來的話,“令”字則與簡8-1590末端殘筆左側空白簡面衝突。此則應爲二簡無法綴合的鐵證。下圖①按照簡8-1839上方細條調整兩枚簡的高度,表面上似乎能將其綴合入②,但第一行所謂“啓”字則上下錯開,無法拼合;③按照所謂“啓”字殘留筆畫調整簡的高度,第二行“令”字則被簡8-1590空白簡面覆蓋,雖然可以像④那樣調整圖層順序,將簡8-1590空白簡面隱藏在簡8-1839“令”字下面,簡8-1590空白並無簡表剝離等痕跡,可以看出這種圖像處理不符合兩枚簡的實際折斷情況。

       

①     

②     

  

第一行

“卅”:不十分清楚,從干支可知,其祇能爲“卅”,不能爲“廿”。秦始皇三十一年十二月甲申朔,庚寅爲初七。
“□”:残留筆画から、啓陵郷の啓と推測されるが、貮春郷の貮の可能性も完全に排除できない。